“苏超”之火,照亮“江海明珠”新形象

2025-10-27 17:11:00

“苏超”之火,照亮“江海明珠”新形象

文|清哲木

说起“苏超”南通队无疑是最亮眼的,茵场上的激情奔跑,背后是一座江海之城的发展跃迁。“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这句来自“南京发布”的幽默口号,如今已成为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的生动注脚。

在这场席卷全国的足球狂欢中,一个亮眼的现象格外引人注目:南通队以全胜战绩稳居积分榜首位,被球迷们亲切地称为“南哥”。

南通队在苏超中的表现堪称惊艳,直接打进决赛。哲木观察认为;南通向世人展示的不仅是足球实力,更是一种城市精神的宣言。南通队以全胜战绩稳居积分榜首位,背后是这座城市足球实力与城市精神的全新面貌。

更深远的是,南通借助“苏超”展示了城市形象的多维魅力。表面上南通“一战成名”,背后是南通深厚的足球基因与长期投入。南通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拥有两支职业球队的地级市,这本身就是足球实力的体现。

本届“苏超”南通队的核心力量来自海门珂缔缘俱乐部的年轻球员。这家俱乐部背后有一个感人故事:创始人李太镇为了维系俱乐部运营,不仅拿出自家拖鞋厂的大部分利润,还卖掉了在上海的四套房子。

“从娃娃抓起” 这句口号在南通得到了切实落实。公开信息显示;如东岔河小学从2010年起将足球列为必修课程,已成为南通重要的青训基地。南通市教育部门已将足球纳入中考体育选考,市财政局将青训专项资金从2022年的800万元增至2024年的1800万元。

南通的“体育DNA”可追溯至二十世纪初。在张謇推动下,当时南通所有学校都开始上体育课,足球是必修项目。1917年,由张謇与其兄张詧共同捐资建造的南通第一公共体育场正式对外开放,这是中国最早建立的两座公共体育场之一。

南通已是远近闻名的“世界冠军之城”,目前已培育出世界冠军24人,夺得世界大赛金牌258枚。2024年12月,南通成为江苏省唯一的“国家奥运后备人才梯队”共建城市。

南通队就像一个“狼群”,狼啸江海,敢战敢胜。南通球队的logo是一个“狼头”,不只呼应狼山之地名,更契合团结、协作、智慧、无畏的“狼性精神”。

这种精神体现在赛场上。当一般球队客场赢球后会谦虚地夸赞对手时,南通队长李贤成一句“能进多少进多少!”的“童言无忌”,展现了南通足球的纯粹与锐气。

江海文化孕育出的“狼性精神”,是敏锐、团结、坚韧、敢拼。网友常说南通人很会做试卷,深知南通基础教育之出色。实际上,教体一脉相承,南通可以说是“文武双全”。

赛事期间,南通在体育场周边精心打造“足球文旅市集”,将南通蓝印花布、板鹞风筝等非遗手工艺品嵌入足球主题文创元素,开发出独具特色的纪念徽章、主题帆布袋。这些举措让足球热情与文化记忆完美结合。

“苏超”不仅是一场体育盛宴,更是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大展示。南通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机遇,将赛事与城市文化符号深度绑定,形成标志性赛事文化IP。“苏超”的时间跨度长、覆盖范围广,是江苏及周边地区球迷的运动盛宴。南通借此推动“本地人走出来,让外地人吸进来,让年轻人嗨起来”,构建南通的“消费气质”。

成功孕育成功。精心办赛带来的收入、知名度和游客量,将滚动式推动南通成为新兴出行目的地。随着赛事推进,越来越多的外地球迷来通观赛,带动了交通、住宿、餐饮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南通借助“苏超”热度,上演“体育搭台,文旅唱戏”的精彩戏码。被誉为“教育之乡”的南通,能把“南通试卷”掏出来,可以说是真的掏出了全部家底。这种开放与分享,展示了南通的自信与包容。

随着决赛临近,体育场上的比分牌终会清零,但一座城市被重新书写的名片不会褪色。当“新南哥”的称呼传遍网络,当“叫南哥”的帆布包背在年轻人肩上,南通已经完成了形象的升华。足球终场哨声会响起,但南通迈向“新苏南”的征程不会停步。